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。5月15日,郑州市防灾减灾中心通过“线上直播+线下导览”的形式,在郑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举办“防震减灾 你我同行”主题直播活动,向公众普及地震科学知识。本次直播在“郑州市应急管理局”官方抖音号和“安全郑州”视频号同步播放。网友纷纷留言:“既涨知识又实用!”
作为河南省内首个校园地震科普教育基地,该馆以“用科技体验地震,以知识保护生命”为主题,集知识科普与22项互动体验于一体,运用声光电技术、虚拟现实等手段,生动还原地震场景。跟随讲解员的脚步,直播镜头带领观众“云游”展馆,深度导览三大核心展区,全面解析地震成因、防灾技巧及灾后应对策略,并重点展示了“VR地震逃生系统”、“抗震建筑搭建”等特色项目,构建完整知识链。
地球知识展区:揭秘地震之源
在“地球内部构造”模型前,讲解员通过动态演示解释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:“全球90%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,中国地处环太平洋与欧亚地震带交汇处,灾害风险居高不下。”触摸屏上展示的中国活动构造图清晰标注了23条地震带,并结合汶川、玉树等重大震例,直观呈现“震源浅、分布广、强度大”的特点。
地震知识展区:科学与实践结合
“解析地震”展项通过模拟震动台,让观众感受不同震级、震源深度的破坏差异。“动手搭建抗震建筑”互动项目中,记者尝试用砖混结构、圈梁构造等模型测试抗震性能。当振动频率升至7度烈度时,普通砖混结构迅速坍塌,而“框架加剪力墙”模型仅轻微晃动,生动印证了现代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。
综合体验展区:沉浸式学习防震知识
直播首次展示场馆新增的VR地震逃生系统,该项目预计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亮点展区。系统模拟办公室、商场、街道等场景,参与者需在15秒预警时间内选择安全避难点,并通过红外感应技术实时反馈选择正确性,逼真的震动和视觉冲击让人瞬间代入,但科学的指引让人们知道如何冷静应对。此外,“心肺复苏模拟人”“虚拟灭火训练”等展项通过实操演练,强化观众急救与应急处理能力。
我国41%的国土位于高烈度地震区,防震减灾教育刻不容缓。郑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让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可学的生存技能。此次直播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安全教育课,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防灾动员,未来将持续利用科普基地资源,开展多样化的防灾培训,提高防灾意识,守护生命安全。